課程目標

藝術,不只是欣賞別人創造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尋回自己天生的美感。美感,是找回純粹的直覺感受,轉換成自己的感性能力,經由各種管道感染周遭的氛圍。本堂課結合理論與實務,將藝術領域的實務經驗,以體驗方式建構多元的美感經驗與美學思維。本學期的課程分成三大區塊:一、數位媒材小組報告,二、美學辯論會,三、教師講授。

課程大綱

教學大綱與進度
0225:打造屬於你的美學課程地圖
0303:(補227上班日,停課一次)

0310:感動如此創造—音感悠遊

0317:創意角落‧美學聚落行

0324:芳香詩學-啟動五感

0331:戲劇豐富生命

0407:五感體驗‧藝遊未盡

0414:幸福的偶然--大腦的音樂體操

0421:食在有味-藝術與味蕾相遇

0428:點線面看秘密-視覺與聽覺得3度空間

0505:美學設計與生活體驗--如何讓生活更美麗

0512:美學地圖發表

0519:美感因子-小組發表1

0526:美學因子-小組發表2

0602:「美的辯論」--期末PK賽

0609:期末考

教學方式

 

課程要求/評分標準

上課要求
1.上課心得報告2篇以上。 (郵寄或書面,勿抄襲網路資源)。

3.畫出課程地圖1張。
3.數位媒材應用與網路參與,以小組為單位,紀錄片不限形式,主題自訂。

4.美學辯論會,以參與發表的論證內容及準備過程之檔案進行評量。

評量方式
心得報告(2篇以上)25%
分組報告(1次)25%
參與討論情形與出席情形25%

期末考試25%

參考書目

上課文獻:

  1.  森本真由美(2005年)。《古典音樂圖解》。臺北:商周出版。
  2.  奚密(2005年)。《芳香詩學》。臺北:聯合文學。
  3.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著(2011年)。《千里步道,環島慢行:一生一定要走一段的土地之旅》。臺北:新自然主義。
  4. 夢娜.布魯克絲(2011年)。《用畫畫激發孩子的潛能:提升孩子的語言力、閱讀力、數學力、科學力、作文力》。臺北:木馬文化。
  5. 陳建興(2010年)。《Youtube殺很大》。臺北:藍調音樂。
  6. 夏學理、范瓊方、談緋、王怡瑜(1998年)。《文化藝術與心靈管理》。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7. 蔣勳(2008年)。《身體美學-讓你的身心永遠從容自得》。臺北:遠流。
  8. 法蘭絲瓦‧芭柏-嘉勒(2011年)。《問出世界名畫大祕密:看懂世界名畫,用問的最快!》臺北:漫遊者。
  9. 焦桐(2009年)。《臺灣味道》。臺北:二魚文化。

10. 焦桐(2009年)。《味覺的土風舞──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二魚文化。

11.  詹偉雄(2005)。《美學的經濟:臺灣社會變遷的60個微型觀察》。臺北:藍 鯨出版社。

12.  程宜莉 等譯 (2008, 華騰) 舞蹈與統整性課程設計-101動作歷險記

13.  黃麗卿 (民87, 心理) 創意的音樂律動遊戲

14.  楊艾琳 等 (民87,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音樂篇

15.  劉淑英 等 (民87,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舞蹈篇

16.  劉淑英 譯 (民87, 華騰) 幼兒動作探索

17.  王惠姿 譯 (民95, 華騰) 0-8歲嬰幼兒肢體動作經驗與教學

18.  陳惠齡 (民92, 華騰) 幼兒音樂律動教學

19.  上旗文化編輯部(2010)。《旅行到部落—22個部落旅居路線/感受原鄉山海與文化之美》。臺北:藍鯨出版社。

20.  吳翰中、吳琍璇(2010)。《美學CEO:用設計思考、用美學管理》。臺北:繆思出版社。

21.  潘‧葛魯(Pam Grout)(2002)。《藝術創意365天》。臺北:平安文化。

22.  王凌莉、李立亨、林乃文等(2010)。《表演藝術達人祕笈:看表演破解問題百百招》。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23.  楊培中(2004)。《從古典到永恆:音樂與藝術的故事》。臺北:京中玉公司。

 

延伸讀本

  1. 天下編輯著(2003四刷)。《美的學習-捕捉看不見的競爭力》。臺北:天下雜誌。
  2. 陳懷恩(1988)。《尼采藝術的形上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3. 漢寶德著(2008二刷)。《漢寶德談藝術教育》。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4. 漢寶德(2007)。《談美感》。臺北:聯經。
  5. 漢寶德(2004)。《漢寶德談美》。臺北:聯經。
  6. 王和慶、周英戀、王維如、任明芬(2007)。《慶典創意與設計》。臺北:空大。
  7. 著,胡因夢譯(2010四刷),《鑽石途徑Ⅱ:存在與自由》。台北:心靈工坊。
  8. Jack Kornfield著,易枝新、黃璧惠、釋自鼐譯(2008)。《踏上心靈幽徑》。臺北:張老師。
  9. 石朝穎(1998)。《人類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漫談美學的形上關懷》。臺北:水瓶世紀文化。

 

Syllabus for Introduction of Arts

  1. Objective

Art, it is not only a thing for people to appreciate other’s master piece, but also to retrieve back one’s own appreciation of beauty.  Appreciation of beauty is something to retrieve real intuitive feeling and to convert it as one’s own sensibility by every ambiance around. This course integrates theory and practice, which would employ the practice of Art to establish multiple appreciation of beauty, in terms of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1. Evaluation and grading system:
  • · At least two take-home assignments (25%)
  • · One group presentation of brain storming (25%)
  • · In class discussion and attendance (25%)
  • · Final exam (25%)
  • ·  
  1.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materials
  • · Lecturing with digital media materials
  • · Mapping the aesthetics of the course and achieving it by a debate
  • · Directing students in group presentation for the design of experiencing the appreciation of beauty 
  • · Personal journal of appreciation of beauty

 

  1.   Topic outline
  • ·
  • · 0303: (no class, catch up with a day off on 27th Feb )
  • · 0310: What a touching creativity—the journey of earring
  • · 0317: The corner of creativity—the visit of aesthetics town
  • · 0324: The poetic olfaction—start five perceptions 
  • ·
  • · 0407: Experiencing five senses—endless journey of arts
  • · 0414: The occasion of fortune: The musical gymnastics of brain 
  • · 0421: The sense in eating: The encounter of arts and taste bud
    • ·  0428: The discovery for the secret of point, line and plane—The feeling of three dimension in the sense of vision and hearing
    • ·  0505: The design of aesthetics and the experience of living—The approach to live in a more beautiful manner
  • · 0512: Time for group presentation in mapping aesthetics and factors of beauty
  • · 0519: Debate competition: The appreciation of beauty  
  • · 0526: Final exam
  • · 0602: Field tri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riko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